觀與生活方式理論… 這個時期的理論開始強調創意,當然跟當時的大環境有關,廣告從注重產品轉向強調品牌,品牌形象、品牌個性等等,廣告越來越注重創意。 到後來進入網路時代,尤其是行動網路的現在,各種社群媒體、短影片、直播為形式的媒介豐富,過去很多不好用的理論反而變得好用,比如種草。 種草是口碑行銷的現時基於媒介,直播或圖文社交這種更具銷售目的性的一種行銷。但從理解上要注意,你寫信給朋友講你的生活具體添置了什麼產品,有什麼功效,其實也是在種草。隔壁鄰里左右日常閒談,互相推薦這啥那啥,其實也是種草。 在過去電視時代、報紙時代,品牌自說
自話問題不大,但現在不行了,說什麼(訊息)很重要,過去的理論仍然有用,但怎麼說、誰來說、用什麼身份和姿態來說,相對來說在行動網路時代更為重要。 未來還有元宇宙,按照現在對元宇宙的定義,元宇宙不只調動人的耳朵和眼睛,我們可以更即時地調動觸覺,用一個數字身份或者虛擬替身進入互聯網,調動的將是全感官的延伸。 03 以上是媒介即訊息在傳播上理解,那如果我們上升一個維度,從行銷或經營的角度來看,應該如果理解呢? 首先我們要理解,媒介的形式改變了我們的感知,我們有沒有可能依賴這種感知形式,進而 烏克蘭 電話號碼材料 形成自己的媒介環境呢?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。 不管我們願意
不願意,只要我們需要與外在環境交互,就需要媒介,原始時代用五官來感知,現在透過各種五官的延伸──媒介來感知。 媒介不可能完全的、全部的反映客觀現實環境,而是充滿了主觀色彩的“媒介環境”,或者我們可以乾脆點,叫“信息環境”。 畢竟世界太大了,我們無法逐一了解、感知或親身體驗,必須藉助媒介作為感知、認知外在世界的重要管道。 這樣,我們和外在世界之間不再是直接的認識關係,透過媒介這個中介物,所以我們不得不依賴媒介所呈現的「媒介環境」。 這裡有兩個重要的概念,李普曼所寫《輿論》一書中提出「兩個環境」理論,